家長防疫手冊:為孩子的中耳炎拉響防護鈴

中耳炎,醫學名為「急性中耳炎」,小朋友特別容易有中耳炎的問題,嬰幼兒及兒童在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發作時,容易鼻涕倒流,經耳咽管逆流至中耳腔,造成感染。

中耳炎是嬰幼兒及兒童很常見的疾病,1歲以前的嬰幼兒,約有60%以上感染過; 3歲以前則高達80%以上會有中耳炎病史; 6歲以前,幾乎所有兒童都至少感染過1次中耳炎。

中耳炎

📋 快速摘要

項目詳細資訊
主要問題兒童中耳炎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健康風險等級⚠️ 中等風險 - 需及時治療
影響人群主要影響嬰幼兒和兒童,成人較少見
發病率1歲前60%以上,3歲前80%以上感染過
常見症狀耳痛、發燒、聽力下降、耳朵悶脹
治療方法抗生素治療、止痛、手術(嚴重病例)

⚠️ 安全指南

重要提醒:
  • 中耳炎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聽力損失
  • 抗生素治療需完整療程,不可自行停藥
  • 嬰幼兒無法表達症狀,需觀察行為變化
  • 反覆中耳炎可能需手術治療
  • 預防接種可降低中耳炎發生率
  • 避免二手菸暴露,會增加中耳炎風險

急性中耳炎新手村

急性中耳炎是一種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之後發炎的中耳感染。

中耳炎的症狀包括耳朵疼痛、發燒、耳朵感覺悶、聽力下降、耳朵分泌物等,如果孩子還不會說話,可能會表現為拉扯或抓撓耳朵、耳朵分泌不尋常的液體、發燒、食欲減低或活動量下降等。

中耳炎在孩童中更為常見,主因小朋友的咽鼓管結構較成人為水平,較容易細菌感染。 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咽鼓管和頭部結構的發育將逐漸降低中耳炎發生的機率1

中耳炎的禍首是?

咽鼓管在調節氣壓和排液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該通道一旦因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等常見問題而阻塞,會阻礙排液並觸發由鏈球菌肺炎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引起的感染2

識別症狀

發現急性中耳炎的徵兆是尋求及時治療的關鍵。常見的信號包括:

  • 耳痛
  • 耳內感到悶或聽力下降
  • 中耳滲液(液體)積累可能導致鼓膜破裂,從而引起漏液3

特別是還不會表達不適的孩童,可能會表現出:

  • 拉扯或抓耳朵
  • 耳朵分泌不尋常的液體
  • 發燒 (38°C或更高)
  • 食欲減低或活動量下降

小朋友如果有不明高燒、或者食慾減退、或者活動量減少,都要特別注意是否有中耳炎的可能。

治療策略

治療中耳炎通常是使用藥物來控制症狀。 對抗細菌感染時常會開出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不是每起急性中耳炎案例都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 對於兩歲以上的孩童,在最初的48小時內觀察是可接受的做法4

中耳炎症狀通常在治療2天後即能獲得改善,並在1~2週內痊癒。 抗生素是治療中耳炎的其中一環,中耳炎治療還包括了止痛和後續追蹤,重點是觀察發燒、耳痛和耳膜的變化是否改善。

中耳炎該怎麼辦?

台灣健保這麼好用,耳鼻喉科診所家裡附近一定有,請第一時間去看醫生。

第一步:有效診斷

準確的診斷是基礎。

醫療專業人員會尋找典型的急性中耳炎症狀,並進行耳鏡檢查。

診斷標準通常包括中耳滲液,以及鼓膜炎症的跡象 ─ 醫生會在檢查中辨認出這些跡象5

第二步:立即干預

一旦確認為急性中耳炎,緩解疼痛便成為優先事項。

對於細菌感染而言,阿莫西林是常規治療方法,除非有過敏反應出現。

如果在初始治療後症狀持續或惡化,可能會引入其他抗生素5

第三步:處理伴有滲液的中耳炎 (OME)

OME涉及中耳積液,但無急性症狀。

由於抗生素和其他藥物並不能加速中耳液體的解決,因此對於OME來說是不必要的。

應評估因OME而出現聽力損失或語言延遲的孩童5

第四步:考慮手術選項

對於反復耳部感染或持續性OME的狀況,可能需要手術植入鼓室通氣管,以促進液體排出並緩解壓力5

第五步:特殊案例的護理

包括非常年幼的嬰兒和成人在內的特定族群,如出現顯著的AOM或OME模式,可能需要更徹底的評估,以排除嚴重潛在病症。後續護理可確保康復進展順利,並提供解決任何殘餘問題的機會5

預防中耳炎的方法

預防急性中耳炎主要是遏制風險因子:

  • 盡可能選擇母乳喂養而非瓶養。
  • 避免仰臥位喂奶。
  • 減少接觸煙草煙霧,這是已知的危險因素。
  • 盡量減少安撫奶嘴的使用以降低耳部感染機會。
  • 減少托兒所中的小組人數,或避免使用托兒所可降低AOM的風險。
  • 保持接種疫苗的最新進度,包含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它們可以減少中耳炎的發生率6

觀察孩子的狀況,及時就醫

中耳炎有時候家長無法在第一時間判斷出來,這很正常。

如果孩子有不明高燒、或者食慾減退、或者活動量減少,都要特別注意是否有中耳炎的可能。

配合準確診斷、適當的藥物使用,以及如環境調整和嚴謹兒童照護等預防措施通常可以有效控制中耳炎,並控制其復發。

相關內容

  • 過敏性鼻炎管理
  • 兒童健康指南
  •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項
  • 預防接種重要性

🏥 相關疾病與症狀

  • 玫瑰疹 - 兒童常見病毒感染
  • 泌尿道感染 - 兒童感染性疾病的預防
  • 嘔吐 - 感染性疾病的常見症狀
  • 感冒與呼吸道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

常見問題

什麼原因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結構的感染和炎症。它與咽鼓管的功能異常有關,咽鼓管連接中耳腔和鼻咽部。由於先天性缺陷、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等原因導致咽鼓管阻塞,其排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像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感染的風險。

中耳炎的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包括一個或兩個耳朵疼痛、感到悶或聽力喪失,以及中耳過度滲液可能會導致鼓膜破裂並引起液體外漏。對於無法清楚表達症狀的嬰兒和兒童,家長應觀察是否有抓耳或拉耳、異常分泌物、發燒,以及食慾或活動減少。

中耳炎的治療選項有哪些?

治療通常涉及用藥物緩解症狀,如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如果患者對阿莫西林過敏,可以考慮使用其他抗生素,如頭孢呋辛或頭孢曲松。對於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手術從中耳引流液體。不是所有中耳炎病例都立即需要抗生素;在最初兩天內,特別是在2歲以上的兒童中,觀察和緩解症狀可能是合適的。

如何預防和緩解中耳炎?

預防措施包括避開過敏原、遠離煙霧和刺激物、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以及使用藥物緩解鼻塞。在就醫前緩解症狀,可以使用像撲熱息痛或布洛芬等止痛藥,以及在受影響的耳朵上敷熱敷袋,並練習輕輕地屏氣時用力呼氣以可能清除咽鼓管。

參考文獻

  1. 關於兒童與成人咽鼓管解剖與生理差異,這些差異影響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
  2. 概述導致咽鼓管功能障礙以及後續急性中耳炎感染的潛在原因。
  3. 與急性中耳炎相關的臨床徵兆和常見症狀,以及非語言兒童需留意的特別跡象。
  4. 關於急性中耳炎的治療協議,指出何時可能需要抗生素以及對過敏患者可能的替代方案。
  5. 美國家庭醫師學會。 (2013)。急性中耳炎的診斷與管理。AAFPArticle
  6. 克里夫蘭診所醫學雜誌。 (2004)。中耳炎的預防策略。CCJM
  7. 兒科學。 (2022)。2022至2023年阿莫西林短缺與急性中耳炎。Pediatrics
  8. 兒科學。 (2023)。急性中耳炎的敏感期窗口。Pediatrics
  9.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5). Global burden and trends of otitis medi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from 1990-2021.
  10.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025). Epidemiology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of otitis media in children: Regional disparities and temporal trends.
  11. PMC. (2025). Pathogen profile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 in acute otitis media: Implications for empir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
  12.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25).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otitis media pathogens: Global surveillance data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通過這些策略,你可以有效地預防和管理中耳炎,改善生活品質。

參考地中海飲食的飲食原則,結合個人衛生習慣和天然免疫支持的建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2025年中耳炎診斷與治療最新研究

全球流行病學與負擔

根據2024-2025年最新研究,中耳炎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健康問題:

全球負擔:

  • 2021年全球約有2.97億中耳炎病例,主要影響14歲以下兒童
  • 雖然絕對病例數增加,但年齡標準化患病率和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s)在中等和高收入地區有所下降
  • 這主要歸因於醫療保健改善和疫苗接種等預防措施

地區差異:

  • 低和低中等社會人口指數(SDI)地區負擔最重
  • 弱勢背景兒童更容易出現併發症且抗生素獲得性較低
  • 需要針對性干預措施來減少健康不平等

2024-2025年診斷進展

臨床診斷標準:

  • 診斷仍主要基於耳鏡檢查和症狀評估
  • 強調準確區分急性中耳炎(AOM)、滲出性中耳炎(OME)和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
  • 正確分類有助於指導適當治療並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診斷工具:

  • 建議使用鼓室測壓法、氣動耳鏡等先進診斷工具
  • 但在低資源環境中這些工具並非普遍可用
  • 需要因地制宜的診斷策略

2024-2025年治療與管理更新

抗生素使用策略:

  • 對於無併發症的兒童AOM,首選治療仍是觀察或延遲抗生素處方
  • 特別是在輕微病例中,以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耐藥性
  • 當需要抗生素時,阿莫西林仍是大多數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

耐藥性考量:

  • 某些地區的耐藥模式正在促使重新考慮經驗性選擇
  • 需要根據當地耐藥性監測數據調整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

  • 對於復發性或慢性病例,可能包括鼓室通氣管放置、腺樣體切除術
  • 特別是在出現聽力損失或語言延遲時需要專科轉診

2024-2025年抗生素耐藥性趨勢

病原體變化:

  • 非分型流感嗜血桿菌現在是AOM最常見的病原體
  • 其次是肺炎鏈球菌和卡他莫拉菌
  • 肺炎球菌疫苗的引入改變了病原體分布

耐藥性模式:

  • 常見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克肟、頭孢呋辛、阿奇黴素、克拉黴素)耐藥率上升
  • 特別是在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中
  • 大多數肺炎鏈球菌分離株對大環內酯類和某些頭孢菌素耐藥

臨床影響:

  • 需要加強當地耐藥性模式監測
  • 可能需要更新經驗性治療指南
  • 強調抗生素管理的重要性

2024-2025年預防策略進展

疫苗接種:

  • 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s)在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有助於降低中耳炎發病率和嚴重程度
  • PCVs改變了病原體分布,減少疫苗型肺炎鏈球菌但增加非分型流感嗜血桿菌的相對流行率

其他預防措施:

  • 促進母乳喂養和減少二手菸暴露
  • 改善衛生和營養
  • 解決社會健康決定因素,特別是在低資源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