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真的有效嗎?真的能讓我們更健康嗎?

吃保健食品真的有效嗎?保健食品分析科學證據補充品評估營養產品

台灣人愛錢怕死,對健康和長壽的追求催生了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保健品市場 1

從維他命、礦物質、草藥到其他各式成分,這些補充品承諾從能促進腦部功能到強化免疫系統等多種效益。

但是,這些保健品真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實質上的影響嗎?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些營養補充品的效果,以及它們是否值得我們的錢和時間。

保健品功效的始末,從科學證據開始

要決定保健品是否有效,明智的開始是參考可靠、基於證據的評論。

Examine.com這樣的平台精心篩選研究,呈現不受行業影響的事實 2

國立的衛生研究院機構也在進行類似的科普跟努力,近年也制定了法律,禁止保健品宣稱其有特定的療效,除非符合某些規範。

但吃個保健品,還要做這麼多功課實在太累了,有更簡單的方式嗎?

衛福部食藥署公告,除了取得「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的食品外,其他一般食品品名都不得使用「健康」二字,新制將從2022年7月1日上路。

如果你懶得思考,其實找小綠人標章就對了,至少有通過這個標章的廠商跟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

對於其他保健品,標榜與宣傳的效果總是言過其實,唬爛的居多。

臨床試驗:效果的試金石

臨床實驗研究,特別是隨機對照試驗(RCTs),位於科學證據等級的最高處。

然而,就算是臨床實驗研究,研究的方向跟證據也有可能並非看上去那樣。

例如,對於減重膳食補充品的RCTs的回顧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偏見,稀釋了其發現的效力 3

此外,某些曾被認為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或在健康的普通人對抗癌症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品,也並未實現人們對於它們的期望 4

實驗贊助的廠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是廠商贊助的實驗,那麼這個實驗的結果就會有一定的偏差,因為廠商會想要讓這個實驗的結果有利於他們的產品。

均衡飲食,吃食物代替吃保健品

也有人認為透過飲食與補充品攝入營養成分有根本上的差異。

飲食是協同一系列營養素的混合效應,而這些可能無法在一粒藥丸中被複製 5

例如你為了維他命C吃了一顆柳丁,但是柳丁中除了維他命C還有其他的營養素,人體更習慣這樣複合式的吸收維他命C,這是藥丸無法複製的。

畢竟,我們的身體是進化出來的,進化出來的身體是習慣吃食物的,而不是藥丸。

保健品效力之謎:實踐者指南

監管上的漏洞

膳食補充品並未像藥品那樣有嚴格的監管審查,相對來說也更容易取得。

美國FDA的管控範圍是到膳食補充品出現有害報告之後,才會進行下架或管控的動作 6

換句話說,膳食補充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由製造商自行負責的。

那麼台灣呢?

前面有提到,台灣的食藥署有對於保健食品的管控,但是這些管控的標準是什麼呢 ? 目前主要是靠小綠人標章來規範。

不得出現關於健康字樣的宣傳,除非你有小綠人標章,那麼這些標章的標準是什麼呢 ?

依健康食品管理法之定義,「健康食品」為「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

所以,兩者最大的區隔性是,營養食品、保健食品是一般食品,只是作為營養補充使用 ( 吃好玩的 ),只有「健康食品」是可以宣稱有「保健功效」的。

吃這個有效嗎? 可以先看看有沒有小綠人標章 !

健康食品保健功效,目前衛生署公告的共有13項,分別為:

  • 調節血脂功能
  • 免疫調節功能
  • 胃腸功能改善
  • 骨質保健功能
  • 牙齒保健
  • 調節血糖
  • 護肝(化學性肝損傷)
  • 抗疲勞功能
  • 延緩衰老功能
  • 輔助調節血壓功能
  • 促進鐵吸收功能
  •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
  • 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
如果聽到的效果不在上面這 13 項裡面,那麼你就需要再三思考了。

例如:男生吃了ㄅㄧㄤˋㄅㄧㄤˋ叫的保健食品馬卡龍,你可能就要再想想了。

許多補充品名不符實,被證實是沒有效果的,但最糟的情況是你過量使用保健品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7

保健品的趨勢,主要是由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驅動,像是增強性功能、免疫功能、避免老人痴呆和膝蓋保養等方面的補充品。

熱門跟受歡迎不代表是真的有效果的,像是維他命C就是一個例子,維他命C雖然是熱門的補充品,但是其實對於一般人來說,維他命C的補充是沒有必要的,因為一般人的飲食中已經有足夠的維他命C了。

你希望有什麼?  就會有某種保健品標榜有什麼效果!

有人說保健品是販賣希望的產業,那麼你願意為了希望花多少錢?

請把你吃下肚的保健品當作藥品對待,仔細檢視

目前保健品主要的研究領域都集中在針對營養不良、特定營養素缺乏或特定人群的營養需求。

像是針對缺鈣的人群,身體可能出現肌肉痙攣、抽筋、心悸、心律不整、心臟病、免疫力下降等症狀,若持續不管或飲食狀況不佳,還可能進一步衍生成骨質疏鬆症。

那麼鈣補充品是有必要的,你可以透過醫生的診斷跟治療取得對應有療效的保健品。

但是對於一般人來說,鈣補充品是沒有必要的。

正常的人預防性的使用鈣補充品來防止骨質疏鬆症,甚至是說吃鈣可以讓骨骼強壯,這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在沒有醫生指示的情況下自行補充保健品是愚蠢的,如果你真的缺了哪種營養素,那麼你應該要去看醫生,讓醫生幫你診斷,並且給你對應的治療。

醫生開出的補給品,健保是有給付的,但是自己買的保健品,健保是不會給付的。

結論

保健品是萬靈丹嗎?並不是。

大多數保健品在經過臨床實驗時,是沒有通過效用審查的。

換句話說,這些保健品之所以是保健品,通常都是因為效果不好,所以無法通過藥品的審查。

只能當作是食品來包裝販售。

如果你對保健品沒有特別的執著,那麼你可以考慮把錢花在其他地方,例如:健身房、更好的床、旅遊、跟朋友吃飯等。 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常見問題

常收到關於保健食品的哪些問題?

常見的問題是某個特定的保健食品是否有效。

為什麼醫學專家不能僅憑感覺來評估保健食品的效用?

醫學專家依賴科學證據而非直覺來決定效用。

專家在評估保健食品的效能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專家會考慮完整的成分清單、活性成分的劑量、成分活性、整體配方以及個人狀況。

文章中提到的保健食品定義是什麼?

保健食品被定義為包含特定成分,能調節生理功能並提供健康益處的食品。

什麼是證據金字塔,它與保健食品有何關聯?

證據金字塔是一種評估科學證據的方法,而保健食品往往未能達到最高層,該層通常是為藥物或標準治療方法保留。

為什麼消費者不應對保健食品抱有過高期望?

消費者應該管理期望,因為許多保健食品的證據水平通常不會達到證據金字塔的最高層次。

專家對保健食品的建議隨著時間會改變嗎?

是的,隨著新科學證據的出現,專家的建議可能會發生變化。

參考資料

Footnotes

  1. Paragon Labs USA. (2023). 2023年膳食補充品趨勢8大觀察:https://www.paragonlabsusa.com/8-dietary-supplement-trends-2023/
  2. Examine.com. (n.d.). 以證據為基礎的營養與補充品分析:https://examine.com/
  3. NIH PMC. (2021). 減重膳食補充品: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31729/
  4. NIH PMC. (2021).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維生素和礦物質: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31729/
  5. NIH PMC. (2020). 食物中的營養素與補充營養素:它們相等嗎?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22674/
  6.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n.d.). 膳食補充品:一份評分表:https://www.health.harvard.edu/newsletter_article/supplements-a-scorecard
  7. NIH PMC. (2021). 營養補充品的有效性: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31729/